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6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本素材源于网络采集或用户分享,版权归属原作者。平台仅提供存储及技术服务,所收费用用于服务器及运营成本,不包含版权授权。若您认为内容侵权,请邮件至【hackerxyyp@qq.com】提交权属证明,我们将在48小时内下架处理。
THE END
(⑤)乾隆欢迎土尔扈特部回国。6.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欧洲新航路开辟的不同之处①目的不同: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加强同其他国家的联系:西欧开辟新航路主要是为了寻找财富。②规模不同:郑和出航的规模远远大于西方。③时间不同:郑和1405一1433年先后7次远航,比西方早半个多世纪。④影响不同:郑和远航促进并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7.概括说明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两次中日战争在结果、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上有何不同之外,并简要分析第二次中日战争中国取胜的原因。针对当今日本右翼势力多次修改教科书,否认侵华史实的行为,你有何感想?(1)结果不同:1894一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1937一1945年的抗日战争,中华民族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2)影响不同: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矛盾空前严重。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3)取胜的原因:日本进行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中国的抗战是正义的:中国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了全民族的抗战(主因):中国的抗战得到了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爱国华侨的支持。(4)感想:一方面,针对部分日本人蓄意歪曲、否定侵华战争史实,竭力美化侵略的顽固立场表示愤恨和强烈反对。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发展我国综合实力8.中国近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了三次变化,指出有哪三次变化?第一次变化: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变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三次变化: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2页共9页9.史学界普遍认为,至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试分析这三个阶段分别有哪个阶级发动了那些运动来学习西方?(1)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2)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维新变法和辛亥运动:(3)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10.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是哪三次巨大变化,产生了哪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概括三位伟人对中国现代进程作出的突出贡献。列举某位伟人3件事迹,谈谈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1)三次巨变: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2)产生的三位伟人是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3)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1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的?(1)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3)七七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2.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1)都形成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集体。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2)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共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第3页共9页
暂无评论内容